继6月23日盛大开营后,“多彩黔行·山海之约”2025印尼学生贵州汉语夏令营继续在贵州城市职业学院展开深度文化探索。62名印尼师生通过沉浸式课程与特色活动,在掐丝珐琅的金属光泽与剪纸的红韵间解码东方美学,于武术刚柔与中医智慧中感悟文明共生。
匠心交织:指尖上的文明对话
在艺体学院教室里,传统技艺碰撞出跨海火花。Jollene Leonard的剪刀在红纸上灵巧游走,剪出“双鱼戏莲”的吉祥图样时,邻桌的Flowerin Valentine Gabriel正用镊子将细如发丝的铜丝掰成云纹。“原来中国的‘景泰蓝’需要三十多道工序!”她将靛蓝釉料填入凤凰轮廓时惊叹。指导老师以郑和船队携带的珐琅器为引,揭示这项宫廷工艺如何经海上丝绸之路传入南洋:“印尼的‘kelingkan’金线刺绣与掐丝珐琅,是不同载体上的姊妹艺术”。
山河入课:经纬纵横见千年
在精心准备的文化课件中,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正在展开。当指导老师讲到郑和下西洋途经爪哇岛时,Mitchell Hayden Lee指着标注“三宝垄”的坐标感慨:“我们的城市名字就源于郑和!”在古今对照的香料贸易图上,Jayden Wilson轻触贵州辣椒与印尼肉豆蔻的图标:“原来辣味与辛香早将我们的味蕾相连”。老师展示苏门答腊出土的宋代德化白瓷残片投影时,有学生轻呼:“这和妈妈收藏的青花瓷盘纹饰好像!”
刚柔之道:武魂医理映初心
体育馆内,南拳的铿锵呼喝与太极的绵柔韵律交织。Freyaglyn Yen在练习“白鹤亮翅”时感悟:“看似防御的招式,实为和平的隐喻。”中医体验教室里,她背部的拔罐圆印与腕间脉诊线图被并置解读。“湿热体质需调理脾胃”,医师指着经络图解释:“正如海上贸易需顺应季风——这都是顺应自然的智慧”。
印尼学生体验中国文化
印尼学生学习非遗剪纸
印尼学生学习制作掐丝珐琅
体验中华武术
体验中医魅力
展示剪纸成果
当珐琅彩在铜胎上凝结成凤凰的羽翎,武术馆的呼喝声仍在校园回荡。印尼学子从掐丝缠绕的纹路里触摸文明交融的脉搏,在郑和航线与“一带一路”的重叠轨迹中,看见跨越六百年的和平信约。这些镌刻在铜丝、银针与拳掌间的东方智慧,正化作山海相连的永恒纽带,续写中印尼青年携手前行的新章。